3月23日,《關于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加快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從發展目標、發展布局推動金融業量質齊升,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推動科技金融上新臺階、發展綠色金融,提升普惠金融特色服務水平,推動全市金融業區域統籌發展。構建金融配套服務體系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著力構建“一中心四園區”。
《意見》明確,到2025年,金融組織蓬勃發展、金融業布局更加優化、企業上市百花齊放,各項金融業主要指標穩步提升。力爭到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達930億元,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2.05萬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達2.4萬億元,保費收入實現340億元。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6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50家左右,各縣(區)、各開發區、灣里管理局實現上市公司全覆蓋。
《意見》提出,我市將著力構建“一中心四園區”,推動各縣(區)、各開發區、灣里管理局金融業形成“產融結合、錯位發展、協同互補”的良好態勢,奮力完成打造“立足江西、對標廣杭、輻射中部”的區域金融中心目標任務。據了解,“一中心四園區”是指以紅谷灘全省金融商務區為我市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根據縣(區)地域稟賦、產業優勢等特點,分區域推進產業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四個創新示范園建設。
開展金融“招大引強”工作。
《意見》提出,深化與大灣區、長三角的金融合作,支持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來昌設立法人金融機構總部、專業子公司、區域性中心、功能性總部、研發運營機構。對新落戶南昌的境內外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公募基金等持牌法人金融機構,按其實繳注冊資本的3%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新設立或從市外遷入的銀行、保險公司一級分支機構,給予200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證券、期貨公司一級分支機構,給予30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
視中央駐贛金融監管機構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情況給予相應獎勵,每完成本年度單項指標的,獎勵30萬元,每家最高不超過300萬元。每新增1家在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專精特新”板掛牌展示并取得其資本市場業務知識培訓結業證書的,給予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2萬元補助。
同時,我市將攜手金融機構共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大對VR、電子信息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支持力度,助力打造全省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世界級VR中心。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我市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對接我市“4+4+X”產業體系,突出對電子信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三個千億級別產業的金融保障,加強對航空裝備、虛擬現實等產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產業鏈帶動效果突出的核心企業給予強力支持,對我市“5020”項目、戰略新興項目、重大重點項目給予融資融智服務。
建設上市孵化服務中心。
《意見》提出,緊緊圍繞我市“4+4+X”產業體系布局,積極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充分發揮滬深北交易所江西(南昌)基地專業服務作用,深入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建設上市孵化服務中心,加大本土企業培育力度,為企業發展上市“選賽道、定板塊”。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高效審批、辦理、協調解決企業在上市過程中涉及的土地確權、產證辦理、環保審批等各類問題,持續深入推進企業上市工作,不斷壯大資本市場“南昌板塊”。
我市對在滬深北交易所首發上市的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其中:擬上市企業在券商等中介機構輔導下完成股改或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給予100萬元獎勵;企業獲得江西證監局上市輔導備案受理函的,給予100萬元獎勵;企業首發上市申請文件被滬深北交易所正式受理的,給予200萬元獎勵;企業在滬深北交易所成功首發上市的,給予400萬元獎勵,在科創板上市的,另給予200萬元獎勵。
此外,我市將緊抓設立200億元的南昌現代產業引導基金以及映山紅產業基金、VR產業基金等契機,發揮政府性基金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城市建設、重大產業、創新創業等領域。積極支持紅谷灘區加快推動江西基金產業園建設,通過政策吸引、母基金投資子基金、龍頭帶動,引進基金管理機構及配套機構入駐江西基金產業園。
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
《意見》提出,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科技支行等,鼓勵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立足自身職能定位和戰略發展方向,按照商業自愿原則重點支持科技企業。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未來科學城、瑤湖科學島等科創中心建設,設立科技支行,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支持。支持金融科技研發應用,統籌布局安全、穩定、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創新示范園區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與科技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室。
同時,我市將優化升級南昌市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平臺,加快各縣(區)、各開發區、灣里管理局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推動普惠金融鄉村服務站建設全面鋪開。發揮普惠金融服務中心作用,持續開展“三區一圈”訪企掃鋪活動,探索在社區、街區推動普惠金融服務。積極用好財園信貸通、財農信貸通、農保貸等政府主導的金融產品,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支持,大力發展農業保險,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著力提升普惠金融質效。支持商業銀行有序、規范設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探索對社會辦醫、社會養老的金融支持方式。